人民网>>文化>>媒体联播

教师节不送礼孩子吃亏? "尊师重教"礼数被扭曲

2013年09月09日12:07    来源:东方网    手机看新闻
原标题:家长:教师节不送礼孩子吃亏 老师:收礼让教育打折

  据新华社上海9月8日电

  据《新闻晨报》报道,教师节快到了,该不该送礼?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。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、上海、江苏等地的十位家长和十位老师,听取了他们对于节日送礼的一些看法。在大部分家长看来,为了孩子不吃亏,少不了必要的“人情世故”。大部分老师们在收礼与不收之间,也有各自的为难和坚持。消除认识误区,重建信任理解,或许才是教师节最好的礼物。

  家长:其他家长都送,自己怎能不送?

  大部分受访的家长认为,中国自古有“尊师重教”的礼数,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,孩子有孩子的表达方式,家长有家长的“套路”。

  “教师节送礼是一种习惯,孩子会制作贺卡或创意小礼品给老师,作为家长也要表示一下,买一些真丝围巾、保温杯、钢笔之类。”上海一位学生家长李丽萍说,如果不确定老师需要什么,送消费卡或代金券也挺实惠。

  “我们一般在节前到老师家送一些土特产。”顾女士是一位外来务工人员,她孩子今年留在了杭州城里读初中,“土特产的价格和几百块钱的消费卡差不多,但老师更容易接受。”

  记者调查发现,多数家长送礼是因为周围人的影响。“反正我接触的圈子,十个人中八、九个都送。”上海一位幼儿家长王静说,一般送购物卡,也有送现金或礼品。

  记者在淘宝、京东商城等网站上看到,为教师节送礼定制的各类消费卡、礼品十分走俏。礼品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,消费卡500、1000的面值都有,卡上印着学士帽卷轴或鲜花,旁边写着“老师谢谢您”。

  “一些家长担心,其他家长送了自己不送,会不会不好?”上海一位姓李的幼儿家长说,“肯定有点无奈的,现在就一个孩子,总希望老师对孩子好点,不管送礼有没有用,也是图个安心。”

  北京一位中学生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,她是2011年从澳洲回国定居的,2012年开始儿子在北京上学。“一开始不太适应国内的习俗,老师对孩子比较冷漠,后来听别的家长建议,买了三张卡登门拜访,之后老师就经常鼓励、表扬他了。”

  老师:收了礼家长心里会看轻你

  部分教师表示,感恩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,在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的行为不应该“一棒子打死”,也不应一味地指责老师,需要客观、全面地看待。

 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的魏老师说,中国的教师群体,尤其是毕业班教师确实非常辛苦,要牺牲大部分私人时间。“家长出于感谢,给老师送一些礼物也能理解。但是要把握送礼和收礼的分寸。金钱、贵重物品不能要,可收一些有人情味的小礼品。”江苏省东台中学的孙老师认为,教师节给老师送礼,应该注重精神层面。“收到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礼物,虽然礼轻但情意重,是很大的安慰。指望学生家长送礼改善生活的老师,毕竟是极少数。”

  “我碰到过一位家长,跟我说孩子视力不好,我就帮他安排了一个靠前一点的座位。事后家长要给我代金券,我没有收,收钱就变味了。”嘉兴市某小学教师林芳说。

  1

  2

  下一页

(责编:王鹤瑾、许心怡)

社区登录
用户名: 立即注册
密  码: 找回密码
  
  • 最新评论
  • 热门评论
查看全部留言

24小时排行 | 新闻频道留言热帖